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钱江日报报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11-02 11:28:36 阅读次数:

思政课如何“实践”?全国思政教师齐聚杭州交流探讨

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11-0120:46钱江晚报官方帐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薛凡

“我们迎来了思政理论课的春天,相应的,思政课教师也要完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10月31日,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间教学联盟教学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主办,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三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00余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思政课教师相聚,共同探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作为思政理论教学的有益拓展和延伸,实践教学在促进课堂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入行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研讨会中,与会学者围绕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代表之一,有着26年教龄的“老”思政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林教授,谈起那场座谈会依然激动,她提醒思政教师要“强起来”。

熊晓林把思政课比作美味的菜肴,不仅要追求色香味,也要追求色香味的器具,把思政课的科学配方和精湛工艺用时尚的“器具”传递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营养。熊晓林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有一颗红心,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追求讲政治、讲科学、讲故事这“三讲”,突出深耕教材、讲清理论、用活素材、创新方法四个基本要求。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龙兵教授也激动。今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时称赞了他主讲的思政移动课堂,“把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走对了路子”。

龙兵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专一专心专注,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思政实践课堂,思政教师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走向田间地头让思政课实起来,注重人文关怀让思政课亲起来。”

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区别在哪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一博教授认为现场的遗迹、场馆、工厂、农村是实践教学的生动教材,走、讲、访、唱是激活实践教学的组织载体,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导游,更应该是导演。

放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应,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宗让教授认为,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运行机制,促进思政教师、思政工作人员、学校工作人员实现三方协同;要构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空间,促使“学生理论课、实践课、学生寝室的第三课堂”三课协作;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元融合。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开始聚焦“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核心价值”开展社会实践课题,该院副院长刘丽敏教授介绍,他们先后组织百余支寻访中国精神实践团队,总行程63000多公里,发放调查问卷万余份,完成近50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绘制出思政实践的中国精神地图,《求是》杂志刊文称为“社会实践的北科大模式”。刘丽敏认为,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书与育人的一致性,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社会实践的政治引领保驾护航。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浙江科技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学校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推进,着力在创新教学内容形式、建强师资队伍与学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有浙江科技学院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1] [2] 下一页